最近《》的观影现场出了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——一位大姐愣是在放映厅里嗑了两小时瓜子,那\"咔嚓咔嚓\"的声音比电影里的枪声还响亮。坐在前排的小伙子实在忍无可忍,散场后直接开怼:\"看这种电影你也能嗑瓜子?\"
这事儿一曝光,立马冲上热搜,评论区炸开了锅。有人调侃\"这位大姐是把电影院当自家客厅了\",也有人愤怒\"连最基本的观影礼仪都不懂,更别提对历史的敬畏了\"。
更讽刺的是,《南京照相馆》可不是什么爆米花电影,它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期间,七名平民在\"吉祥照相馆\"发现日军大屠杀罪证底片的故事。
影片里高叶饰演的戏班台柱被日军拖走那场戏,整个影厅静得能听见针掉地,结果镜头一转,只拍她回来时松开的衣领和发抖的手——这种克制的表现手法,反而比直接展示暴力更让人揪心。可就在这样的氛围里,后排的\"嗑瓜子交响乐\"硬是给历史伤痛配上了荒诞的背景音。
票房神话背后的暗流涌动
说到《南京照相馆》,这片子现在可是火得一塌糊涂。上映才10天,票房就突破15亿,豆瓣开分8.6,猫眼预测总票房一度冲上42亿,虽然现在回落到30-35亿区间,但依然是年度TOP3级别的表现。
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\"京字第一号证据\"——15岁学徒罗瑾冒死保存的日军暴行相册,后来成为东京审判的关键证据。刘昊然饰演的邮差编号1213(南京大屠杀公祭日),从怯懦求生到肉身挡枪怒吼\"我们不是朋友\"的转变,看得人热血沸腾又泪流满面。
但就是这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,最近却遭遇了一波奇怪的差评潮。有网友发现,某些博主的批判文章像是同一个模板刻出来的,连错别字都一模一样。微博已经处理了一批账号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背后肯定有\"财主\"在操控。
更诡异的是,随着另一部历史题材电影《731》定档9月18日(九一八事变纪念日),突然又冒出一堆\"名人\"下场批判《南京照相馆》《731》,说什么\"煽动民族仇恨\"\"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\"。
拜托,人家《南京照相馆》连强X戏都删了,就为了不让苦难被消费,这还能被扣帽子?
历史记忆战:我们到底在争什么?
这场围绕《南京照相馆》的争论,本质上是一场关于\"如何记忆历史\"的较量。影片里有个细节特别戳心:结尾烧底片时,画外音是照相馆老板用南京话念叨的吉祥话\"百年好合\"\"金榜题题名\",可银幕上全是火苗吞噬普通人笑脸的画面。
没有自我感动的牺牲,只有小人物用生命保住的铁证。这种表现手法比《》让妓女代替学生赴死的设定高明太多——它不煽情,却更让人痛彻心扉。
但有些人就是见不得中国人认真对待自己的历史。日本那边已经跳脚了,自民党议员初鹿野裕刚在推特喷《南京照相馆》编造历史,结果被国际学者拿东京审判记录怼到删帖。
国内突然冒出的上万条差评,央媒直接发文批是\"有组织网暴\"。想想真是黑色幽默:导演申奥删掉强奸戏反而撕开更大的口子,让某些人坐不住了。
从嗑瓜子到历史虚无
回到电影院那位嗑瓜子的大姐,她的行为看似只是素质问题,实则暴露了更深层的病症——对历史的麻木。试想,如果她看的是《速度与激情》,嗑瓜子或许还能勉强理解(虽然也不应该),但在讲述民族伤痛的电影院里\"咔嚓咔嚓\",就像在葬礼上吃火锅一样荒诞。
同济教授2011年评价《金陵十三钗》的话,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:\"把大屠杀教堂变情场,民族创伤变床上记忆!\"
而《南京照相馆》之所以能开分8.6(《金陵十三钗》已从8.3跌到7.9),正是因为观众用脚投票,拒绝被\"情色爱国主义\"绑架。当24岁以下女性观众占比达到58%(《金陵十三钗》同期仅34%),说明年轻人已经厌倦了宏大叙事下的性别凝视,他们要的是真实而有尊严的历史表达。
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官网-正规配资论坛-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